里長
- 王訢人
性別
- 男
經歷
電話
- 2920-7089
里辦公處: | 中正路465巷18號 |
---|---|
里幹事姓名: | 高啟峰 |
里幹事電話: | 2928-2828轉216 |
人口數: | 4417人 |
戶數: | 1857戶 |
鄰數: | 19鄰 |
村里界説: | 店街里位於本區中央位置,北隔福和路接大新里,東隔中正路與福和、得和里為界,西北隔永和路毗協和里,西南隔秀朗路鄰永樂里、永安里,南隔秀安街毗潭墘里。 |
歷史沿革與景點: | 命名: 店街里在清治時期為「店仔」聚落,開闢之初,交通要道旁多有小商店,以供長期拔涉之商賈行旅或鄰近之農民休憩,久之便以「店仔」稱之,光復後,仍以之為村名,今仍稱店街里。 沿革: 清末時,本里為淡水縣擺接堡秀朗庄(莊)地區,清光緒21年,日人治臺,仍隸擺接堡,由臺北縣直轄。清光緒23年,縣下置辦務署,隸臺北縣新庄(莊)辦務署。是年8月,又於署下設區,仍隸擺接堡南勢角區。清光緒24年,改隸三角湧辦務署,仍隸南勢角區第23區。清光緒27年,廢臺北縣為臺北廳,仍隸臺北廳枋寮支廳,仍屬南勢角第23區。清光緒31年,廢南勢角區,隸漳和區。清宣統元年,廢漳和區,仍隸枋寮區。民國9年,臺灣總督府大幅更動地方官治,廢臺北廳為臺北廳州,隸臺北縣海山郡中和庄。國35年臺灣光復後,改隸臺北縣中和鄉店街村,民國47年4月1日,永和鎮成立,易名為今店街里,民國49年本里西側分出水源里,民國56年,東側分出福和里,割北隅以為豫溪里之西部。國58年,南側分出永安里。至民國59年,北端劃出別置大新里。 景點:店仔街福德宮。 |
名勝古蹟介紹: | 店仔街福德宮,位於秀朗路一段,一直被當地人稱呼為「店仔街土地公廟」,約莫有二、三百年的歷史)。據電永樂里里長同時也是福德宮的主任委員黃明壽表示,三百多年前福德宮自溪底溝可直通新店溪,隨船運來的貨,可以在店仔街集散,因此店仔街在康熙年間開始,是永和地區發展最早的聚落。土地公廟後方,有一塊約兩坪大的隆起土地,地方人士稱為『福地』,那是土地公發跡的地方,據稱這兩坪大的土地從來不淹水,形狀就像「龜背」一樣。每年2月2日是土地公生日,當天,地方人士都會盛大舉行拜拜,並備有『福壽平安餐』,為信眾祈福消災,同時有神明繞境活動。 |
交通路線: |
鄰長名冊
瀏覽人次:3929 人
更新日期:2023-10-31